虽然吸引了郑智、黄博文等国脚和一些大咖入驻,但国内头部运动员数量和影响力都有限,难以提供足够内容也难以形成活跃的粉丝社区。
毕胜以前也是这么想的,认为只要规模做得足够大,物流成本、仓储成本、市场成本都可以得到平摊,留下一定的利润空间。 乐淘突围 “看明白”了电商的毕胜,开始带领乐淘突围,方法是尝试自有品牌。
而现实之中,乐淘也被大环境所困扰。然后大家看到在互联网上卖货的,在我这卖的奥康,在我这卖的耐克,他们赚钱了,因为他只做商务。毕胜决定带大家出去搓一顿,回来一算账,发现刨去饭钱,公司又亏了,因为营业额扣除掉供应商的货款后,也只有几百元。
因为毕胜的“实库代销模式”不占有资金,他建立起来的这条供应链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。玩具的毛利率可以达到70%,而像3C数码之类的只有3%-5%或者5%-7%之间的水平,做玩具类的电商,前景广阔。
他是百度早期高管,在商场上朋友众多,大家都愿意给他面子。
2011年,乐淘积极扩张,成立了多家分支机构,在大量广告和活动费用的支持下,销售额猛增,但仅仅半年后,就陷入巨亏。 互联网的影响大家都看到了,随之出现了大量的互联网营销、电商培训讲师。
也别太急,不是发篇软文就玩好了,也不要动不动就吸10000粉,阅读10万+,真没啥用。 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冲击下越过越艰难,涉足互联网也好,微电商也罢,别想大而全啥都做。
能取得什么效果?除了操作者能力问题,投入的人力、时间精力、资金等问题不同自然结果不同,不做谁也不知道。老板去听了几堂高大上的全网营销系统课程,回来就组建了网销部,招了好几个员工。
图一
从卖玩具到卖鞋 在雷军和毕胜看来,中国适龄儿童有三个亿,这个市场大得可怕。 一次性交易的商业模式: 电子商务/移动电子商务:0.5-1倍的交易额 交易平台:1-2倍的交易额 服务:0.5-1倍的收入 授权许可:1-2倍的成交量 硬件:1-3倍的收入 广告科技/媒体/工作招募平台(反正就是跟推广有关的商业模式):1-2倍的交易额 其他的变量:增长率、利润率、CM、产品技术壁垒、国际上的知名度、行业内的垄断/领导地位 经常性收入的商业模式 SaaS:5-7倍的收入 变量:增长率、用户获取成本、流失率、平均每单交易额大小、国际知名度、现金消耗率、行业内垄断/领导地位 当然,这些系数还跟具体的行业有关系,就比如说给数字安全技术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,往往退出系数就比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低一些。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比较有趣了。 一切都比当初预计的要更加艰难一些。